当前位置:首页 > 酒价格 > 正文

一品斛酒的价格,一品斛酒的价格42度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一品斛酒的价格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一品斛酒的价格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普通的七品知县,地位并不高,每年到底能收入多少钱?

普通的七品知县,地位并不高,每年到底能收入多少钱?

七品芝麻官就是七品知县,知县大家都知道,相当于现在的一县之长。古代是县级***的一把手,掌管县里的一切行政事务,也就是县衙门里面的县官。

七品知县算是古代官职品级最低的一个国家公务员,那么这样一个地位并不高的县令,他的年薪是多少呢?

一品斛酒的价格,一品斛酒的价格42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古代随着朝代的不同,官府对于知县的俸禄发放也是不一样的,那么今天就以清朝七品县令为例,我们来看一下当时他们一年拿多少薪水。当然了在清代的工资并不叫薪水,那会叫俸禄。

清朝给官员发放的俸禄包括俸银和禄米两种,按照官职的等级划分为八级,清朝的俸禄不是每月发放的,而是分为两季发放,也就是说春天一次,秋天一次。清朝官员的基本俸禄算起来算是比较低的,一个七品知县一年的俸银也就45两。说实话按照当时的生活水平养活一家人都很困难,更何况那时候每个县衙里还要自己花钱请一个师爷。这不就是更亏大了吗?


其实不然,清朝除了按季发放俸禄以外,还格外颁发一种“养廉银”给官员们。什么叫“养廉银”呢?顾名思义,清***为了避免官员***的事情发生,就把从地方财政收缴上来的苛捐杂税,说白了就是搜刮的民脂民膏发放给这些官员。清***是这样考虑的,拿钱养活你们这帮地方官员,有钱了你们就会好好的过日子,为朝廷效命。也就不会再去***受贿啦!

一品斛酒的价格,一品斛酒的价格42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养廉银比俸银要多得多,一般是俸银的几十倍到几百倍不等。按照地方的财政收入多少而定。养廉银也是清朝特有的官员俸禄制度,这个制度创建与清世宗雍正元年(1723年),目的就是为了借高薪制度,来鼓励官员为官清廉,杜绝***发生。所以这种为了鼓励官员特别发放的俸银就叫做“养廉银”。


上面这张图是清朝八个官员等级的俸禄和养廉银发放列表。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,七品知县的俸银是45两,禄米是45斛,养廉银是1200两。这样我们来计算一下,禄米不算的话,只算俸银和养廉银我们来看一下是多少,俸银45两加上养廉银1200两,合计就是1245两。折合成现在人民币的话,清朝一两银子等于现在的300元左右人民币。这样1245两银子就是373500元人民币。这就是一个七品知县一年的收入。

当然了这个数目对于一个清正廉洁的县官来说是足够用啦,可是对于那些大手大脚,胡作非为的贪官污吏来说根本就不够花的!所以历史上的贪官层出不穷,也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啦!

一品斛酒的价格,一品斛酒的价格42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知县这个称呼,是从宋朝开始,称“知(主持)某县事”,简称“知县”,官秩一般为七品。唐以前,知县称作“县长或县令”,万户以下为县长,万户以上为县令。关于知县的俸禄,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

秦汉时期:县令约秩千石或六百石,一石约60斤,县令的俸禄约6万斤或3.6万斤谷子,一斤谷子按2.5元计算,县令的年薪折合人民币约15万元或9万元(不包括节***日赏赐)。不过,秦汉时期发放俸禄,如果俸禄较高,实际发放通常会低于名义上的数目。比如二千石,只有中(满足)二千石,才会发放二千石俸禄。其余的真二千石、二千石、比二千石,实际发放的俸禄均低于二千石。

魏晋时期:以西晋为例,按官品各地分别授予职田和谷帛,授田标准为:一品50顷(每顷100亩),二品45顷,以下每品递减5顷,七品县官为20顷。20顷大概相当于今天几百亩地,岁入应该不少。

隋唐时期:以唐朝为例,官员俸禄分为禄分土地、实物和货币,其中禄分土地分为职分田和永业田两种,前者卸任后必须上交朝廷,后者相当于朝廷赐予的田,可由后代继承。

永业田:七品县官250亩:职分田:七品县官为50亩。仅靠这两份收入,唐朝的官员便可确保衣食无忧。然而 ,唐朝县官还有80石俸米收入,以及每月4050钱货币收入。可以说,唐朝县官是过得比较滋润的。有人统计了一下,唐朝县官的收入折合人民币在27万元以上。

宋朝时期:在人们印象中,宋代官员俸禄很高,其实,宋代官员中,只有中高级干部才能享受高俸,基层干部收入不是很高。宋代县官的俸禄,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发放,最高为月薪最高为20贯,最低只有10贯,除此之外,还有2到6顷职田岁租等收入,一家人过小康生活足够保证,但网传的月入12万的数目未免有些夸张。

明朝时期:明代官员的俸禄,只能用少到可怜来形容,以至于“百官俸给不足养自身”。这不是夸张,在明朝做官,如果不***,可能连温饱都难以保障。明朝县官的俸禄,月薪7.5石。这7.5石,还不能全发粮食,部分折合成纸钞。这有什么区别?明朝不善管理纸钞,纸钞严重贬值,粮食折成纸钞后,到市场上却买不到同等数量的粮食,甚至只能买极少部分。

正式的官俸当然不多。

唐宋明时期各有不同,有全额发放粮食,一半粮食一半铜钱,或者补贴官田,允许官员出租給佃户收取租金。

以清代为例,正七品知县只有45两白银和45斛粮食年资,分为春秋两季发放。

这么点钱财当然难以维持温饱,更不要说一家人的正常开支与人情交往,聘请师爷仆人。

因此雍正时期搞养廉银制度,以辖属当地情况列支养廉银,知县每年400至1800两。

举清朝县令为例,县令收入有两大部分:一个明面上的俸禄以及税收损耗;第二个是灰色以及黑色收入。除了收入,清朝官员还有明面上的惩罚性以及捐赠开支,这种惩罚以及捐赠随意性比较大,一般官员一年连罚带捐能有十年薪水

罚薪加捐赠一举两得,一面可以惩治出错官员,另一方面变相增加税收,得名又得利。这样县令年底收入,就是合法非法的收入减去十倍的薪水

县令七品,俸禄是定死的,一年45两白银,以及45石粮食收入

在我们这地方有百亩百石说法,就是一百亩上好良田能收入粮食一百石。县令的俸禄,相当于县令一家有田20亩,外加每年额外收入45两。清朝人均耕地变化比较大,清早期人均耕地面积7亩左右,乾隆中期之后,大约三亩地,按照一家五口人计算,每家耕地大约15亩到35亩之间

总的来说,和普通农民老百姓相比,县令俸禄这块收入,大约是老百姓家的三四倍,这不算多,胜在不需要自己耕田劳作

除了俸禄,县令火耗这块收入是大头

所谓火耗,银两方面是指各地银两散碎以及成色不一样,交税之后需熔炼重铸,这样产生的损失就是火耗;粮食方面是指粮食运输以及储存过程中,产生的人吃马嚼虫食鼠咬损失。无论粮食还是银两,有损失就得补足,所以各地收税的时候,会有意识的增加税收比例

乾隆18年,大清税收白银约4913万两,粮食约1274万石。当时清朝共有县约1500个,这样,平均每县税收大约白银32753两,粮食8493石。如果火耗额外加收百分之十,一个县就能结余白银3275两,粮食850石,如果加收百分之二十呢?

各地火耗比例也不一样,比如同治六年,四川宜宾加收火耗银百分之十五;同治七年,安徽休宁加收火耗银百分之八……用清朝皇帝的话说,火耗这块没办法,如果地方官只收百分之十,就是好官了……

雍正时候大清开始实行火耗归公,这样官面上讲县令就拿不到这块收入了。不过雍正在实行火耗归公的同时,也实行养廉银制度,所谓养廉银,就是在火耗里面拿出一部分银两按级别分发给地方官。这块核算到县令级,他们一年能分到600-2000两左右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一品斛酒的价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一品斛酒的价格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