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推广酿酒技术文献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推广酿酒技术文献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1.唐朝时期,我国除了自然发酵的葡萄酒,还有葡萄蒸馏酒,也就是白色白兰地,即出现了烧酒。烧酒利用酒精与水的沸点不同,蒸烤取酒。
2.蒸馏酒的出现,是酿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。唐太宗在破高昌国时,得到过西域进贡的蒸馏酒,故有“唐破高昌始得其法”“用器承取滴露”的记载,说明唐代已出现了烧酒。
3.唐朝时期,我国西北和西南两大地区几乎同时出现白酒蒸馏技术。因此,在唐代文献中,出现了烧酒、蒸酒之名。
关于烧酒,一种说法,起源于唐代,在唐代文献中,烧酒、蒸酒之名已有出现。李肇(公元806年)写的《国史补》中的:“酒则有剑南之烧春”(唐代普遍称酒为“春”);雍陶(公元834年)诗云:“自到成都烧酒热,不思身更入长安。”
可见在唐代,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。
田锡写的《曲本草》中说:“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,入珍贵异香,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,然后入酒,腊封,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,取出用之。
元代时(1271—1368年)由国外传入。元时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,往来频繁,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。
有人认为“阿刺古”酒是蒸馏酒,远从印度传入。
还有人说:“烧酒原名‘阿刺奇’,元时征西欧,曾途经阿刺伯,将酒法传入中国。”
章穆写的《饮食辨》中说:“烧酒,又名火酒、‘阿刺古’。‘阿刺古’番语也。”
现有人查明“阿刺古”、“阿刺吉”、“阿刺奇”皆为译音,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,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。
杜康,传说是夏朝始造粮食酒的人,他造的酒酒香扑鼻,甘醇不冲,入口绵绵,饮者不知不觉就会超量,浓醉不醒还不会因酒生事,深得游侠豪客和大众百姓们喜爱。不久杜康就名声大震,更多的酒中性中之人不舍路途遥远纷纷登门求饮。他发明的酿酒方法也广泛传播和流传,他造的酒也被命名为“杜康酒”。此酒是我们国家唯一传承了两千多年其名不改,其味不变,至今为广大酒客喜爱的名酒。历史上喝杜康酒以诗言志的大家有之,如曹操的《短歌行》……“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。传说历史上的酒神刘伶无论饮酒多少从没醉过,有一天路过杜康酒店门前,看到门上贴的一幅对联:猛虎一杯山中醉,蛟龙两盏海底眠。横批写着:不醉三年不要钱。看到此联,刘伶露出轻蔑的微笑,心想,这回可要讨几杯不花钱的酒喝了。进得店里,要了三大碗酒,几样小菜,咕咚咕咚喝了起来。第一碗,酒香扑鼻,第二碗,香气四溢,第三碗,迷失了自己。晕晕乎乎回到家里,倒头大睡,一睡数天,没了气息,家人以为刘伶醉死,便草草把他的后事办了。三年后,杜康来刘伶家要酒钱,被刘伶家人围住杜康讨要说法,杜康刘伶只是醉了,并没有去世,你们怎么能把他埋了!刘伶家人不信,便来到刘伶坟前,挖开坟墓,打开棺盖,只见刘伶轻轻伸了个懒腰,慢慢睁开了眼睛,大声说了句:“好香的酒啊”!
从以上的故事可以看出,杜康却是我国最早的造酒***,而且造的酒千年传承不衰,作为造酒鼻祖应该是名至实归。
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。这个宣传酒与性情的名句,让我们认为杜康为酿酒鼻祖。
但有据可考证的是800年前明朝,而史书〈孔丛子〉记录的更早,于舜时就有酿制技术了,史记等也都有类似记载文字。
可以大胆归类判别如下:舜时酿制的是初级果酒。
商周至宋,为果酒及米酒,武松的十八碗就是于此证。河北金元时铜蒸馏器出土,证明白酒技术己经大步提高了,且本草纲目有蒸制记载。
杜康为哪个朝代人,说法不一,多为夏朝国君一说。是不是酿酒第一人不得而知。史料更有与杜康同为夏期的仪狄为第一人之说。
说来说去,说不清。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。感谢我们的祖先,为华夏留下如此美味佳句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推广酿酒技术文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推广酿酒技术文献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j9998.com/post/80833.html